形意八卦掌技击的劲力特点

2017-10-16 08:27 作者:宋狄雷 来源:形意八卦掌健身与技击

形意八卦掌技击的劲力特点


    “拳无功一场空”,劲力是一种常见的“功”。事实上“劲”与“力”两者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,“力”是“劲”的发源,“劲”是人体各部器官组合、协调的“力”。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有劲力的体现。每冲一拳或踢一腿都很讲究劲力的运用,没有劲力就体现不出武术各派的风格特点.如“形意拳”就是重点研究直劲、横劲为主的典范.其原因是直、横劲力快而猛,故西洋拳击尤为重视直、横劲力的锻炼。直、横劲力在武术中无拳不有,无势不存。
 

    形意八卦掌不但具备直、横劲力的特点,还包含着拧劲、争裹劲和螺旋劲等,这些劲力的产生.才能体现出形意八卦掌独有的风格。为了便于学习,现分别述说如下。
 

    1.直、横劲

    直、横劲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力.它们各有自己运动的力向.直劲顾名思义就是向前运动的力,横劲是左右或斜向左右运动的力。形意八卦掌把这两种劲力在套路中摄为一体,成为“弧形劲”。此劲每动皆有,每势皆含,一直贯穿在套路的始终.形意八卦掌各种劲力都由此而生,由此而变化。例如:“双鹰戏耍掌”变换到“盘旋侧身腿”,“怀中抱月掌”变换到“双燕戏要掌”、“黑熊探掌’等.它们的左右掌运动的力向,都是沿圈线形成的弧形劲,更为突出的“的泥步”,在两脚沿圈线行走时后脚沿圈线上步的一瞬间,就是直劲的起点,当沿圈线前行时横劲由然而生,脚尖“外摆里扣”时,这正是直与横劲力向交叉变化过程的一瞬间,明显可见两种劲力的存在,但它们运动的力向很短,其目的是助步法。直、横力向的钳制,调节人体各部动作和劲力的变化.在技击上起到随机应变,你强我避之.你弱我进之的作用。

 

    2.拧劲

    拧劲的用力方向是向一个方向拧去,形成一个拧旋劲,借以护身,加强肌肉的弹性,促使心血管交感神经的兴奋.动员机体许多器官潜在力量来适应人体运动的变化。在形意八卦掌中也是常见的一种力,它主要体现在“阴阳守丹掌”上。例如:腰要拧,手掌要拧,大小臂要拧,头颈要拧等,要把人体头、手、臂、身拧向中心点一侧,形成一股拧旋劲力。

 

    3.争襄劲

    争裹劲的力向在外形上是难以看到的,它在形愈八卦掌套路中主要通过人体的怠念活动,属于一种内在的“暗劲”,“争的含义是由内向外扩撑之力,,“裹的含义是由外向内收缩之力”。其表现在套路中的“肘底藏花掌”一势更为明显,当两臂上下搂抱在胸前时就形成一T向里收缩的劲力,但缺乏一种向外抗争的力.这样动作就显得佩硬呆板,不利于经络“内气”的通杨。倘若既有向内收缩的力,又有向外扩撑的力.就必须在两臂上下楼抱时用意念示意两肩向里裹扣.形成向内收缩的力,同时两肩脚骨向外凸出,就形成了内部向外扩撑的力,这样裹中带争,争中带裹,才能使内、外的劲力互为一体。在腰的拧旋之下,抗御外来的打击.利于经络内气的通杨,起到健身的作用。

 

    4.螺旋劲

    螺旋劲是滚与钻两种劲的合称.滚是旋转劲力,钻是旋转向前推进的力.当滚劲形成时,如役有钻劲的配合,这种滚劲产生的力是不会很强大的,其原因是没有向内或外向的劲力配合,如要想使劲力加强,必须滚中带钻,钻中带滚,才能产生强大的蛛旋劲。例如:“肘底藏花掌”变换为“阴阳守丹掌”,由于腰的向左或右拧转.同时左或右手掌、大小臂外旋上举对准中心点.在这一变化过程中.就体现了螺旋劲。又如“燕子抄水”变换为“猴尾旗杆”等动作.当左或右膝沿圈线前倾时.左或右手掌、大小臂里旋外翻,沿大腿前领、穿、托就是一种明显的螺旋劲。不仅如此,就是躯干各邵都有不同程度的螺旋劲存在,这些螺旋劲的产生,都是由其形意八卦掌的风格特点所决定的。如坐如猛虎、行似游龙、翻如雄鹰、守如猴相等风格,是促使螺旋劲产生的重要因索。

    形意八卦掌的手、眼、身法、步法变化多端,形式多样.几乎每一动作都存在着上述各种劲力。当一种劲力消失,就是另一种劲力产生的开始,为此各种劲力相互转化、周而复始。变化无穷,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劲力配合。只有这种劲力配合,才能使身体各部位体现出动作的协调、自然、完美的艺术境界.构成了形意八卦掌的独特风格。